艺术资讯

全部

评论

动态

观点

Comment

News

Opinions

【评论】浅论摄影创作中的本土意识

作者:陆启辉  发布时间: 2015-07-31 14:59:54

  随着数码相机出现以及存储、计算技术的不断完善,往日高高在上的摄影门槛逐步降低,促使更多的人拿起相机加入到摄影队伍中来。众多摄影爱好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摄影基本知识后,对摄影这门艺术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摄影创作成为众多人的话题和行动。许多摄影人深入生活,创作出许多令人难忘的优秀作品。与此同时,在摄影创作中也存在不少误区,较为突出的是忽视本土创作资源,表现在抱怨自己身边没有题材,花费大量的时间、资金到名山大川、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所谓的“创作”;更有不少的摄影爱好者没有自己的创作思路,人云亦云,盲从他人。本人认为,摄影创作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心历过程。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应该是技术性、艺术性、思想性的完美结合。其中摄影人的思想意识在创作中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不同的意识导致不同的创作方法,出现不同风格的作品。绝大多数摄影人由于资金、时间的因素,摄影创作活动只能局限于在自身所居住的区域,因此,培养本土意识,发掘本地摄影资源,是摄影创作过程也是摄影者的本土意识修炼过程。


  一、本土意识与本土摄影


  本土意识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思想形态和不自觉的思想意识,相对于全球意识或普遍意识而言,是指一种个人基于自身地域、历史、文化及其思维方式独特性的理性观念,核心为民族文化意识,在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个体身上又分别表现为时代意识和个体意识(包括阶级意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本土意识。其核心民族意识是基于民族共同心理要素而表现出来的民族身份归属感、认同感和民族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土意识,但处在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表现,其范畴也随之改变,身居国外,其本土意识为中华民族;身居国内,本土意识为所属地域,所属民族。因此,本土意识随个体的生存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基于此,本土摄影就是摄影者在其所居住的区域内,以区域内的所有资源(地理、人文等)为拍摄题材的摄影创作活动。


  二、摄影创作中的本土意识


  摄影创作中的本土意识有别于那种固步自封,排斥外来的,狭隘的本土意识,而是注重民族文化底蕴挖掘,认真研究本地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人物等各种因素,充分掌握,了解本地的摄影创作题材。从中去发现、去探索。在创作过程中,摄影者应有强烈的本土意识,关注本地区、本民族的发展,把握摄影的目的方向,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摄影作品。以我国著名摄影大师郎静山和张印泉为例,两位大师一南一北,艺术风格,创作手法各异其趣。郎静山地处南方,其作品仿国画,意境、布局传神空灵,摄影技巧与绘画的视点相结合,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体现阴柔之美。而张印泉长期居住北方,其作品简洁、明快、生动、有力。具有反映现实的阳刚之美,能使人精神振奋,在得到美的享受时更能得到向上的力量。探究二人的各自的艺术风格,除了各自的艺术修养不同,地域不同,所表现出的本土意识对二人创作风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本土意识在摄影创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网络和交通的发展,世界已逐渐变为地球村。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以及不同文明体系中的人们,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趋同日益明显。统一性趣味的加强正在导致地方性与个性色彩的相互融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逐渐意识到社会科学理论、价值与思想只有保持鲜明的民族性,才能生存于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张力之中,并通过相互借鉴完善自身。摄影创作亦是如此。一幅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地域氛围、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的摄影作品,往往会脱颖而出,富有生命力。仍以郎静山为例,他的画意摄影使中国摄影在世界摄影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使世界了解当时的中国摄影。著名摄影家候登科,坚守农民身份,以执着的本土意识,长期专注于西北农村,以平实的视点记录了中国农村的进步与变化。拍摄了大量的本真而又极富震撼力的作品。他的摄影集《麦客》,为纪实摄影这个西方纯粹摄影样式与观念如何本土化提供了深远的范例。本土意识在现阶段摄影创作中有着鲜明的导向和指导作用,使摄影者能够明确创作方向,创作具有自己特色和风格的作品。


  四、提高本土修养,保持清醒的本土意识


  在摄影创作过程中,部分摄影人中存在本土文化修养不够,缺乏本土意识,其表现为对自身所处地域资源缺乏应有了解,特别是对本土的历史文化了解不多。创作主题不明确,仆从心理较重等等。在平时创作过程中,经常外出采风,开阔眼界,提高修养,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大部分人由于时间、资金限制,无法经常外出创作。因此,只有对所在地区的经济、文化、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本土资源充分了解后,才不会觉得身边没有东西可拍。同时,还要逐步提高文化和艺术修养。摄影不仅仅是客观真实地纪录下事物的存在和情景,更不是一些人所理解的仅仅是机械与化学的结合。一个摄影人,如果只是掌握照相机的功能,把摄影作为单纯的纪录,是不能成为一名摄影艺术家的,要创作出一幅真正具有一定精神内涵,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打动人心的作品,这就要求摄影者本身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功底。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广泛吸收美术、文学、书法、戏曲、舞蹈等艺术门类知识,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借鉴,使自己视野开阔。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掘本土资源,通过提炼加工,使本土的,本民族的精华的得以发扬光大,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摄影作品。浙江摄影家徐建荣,以拍摄本土司空见惯的茶馆题材,两次荣获上海国际摄影展览金奖,长城脚下的农民摄影家周万萍,把长城作为一生的拍摄对象,他的获奖作品,基本都是以长城为题材。因此,本土意识在社会意识多元化的今天,是摄影人面对纷繁的世界而应固守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论我国课程研究的本土意识》,刘万海。中国教育开发网-教育教学版

(新闻来源:艺术家提供)